欢迎访问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楷书发展通览

  

  从魏晋至今一千七百多年,楷书一直作为汉字书写的正体。汉末时,它只是隶书的草率写法,经蔡邕、刘德升、钟繇、胡昭等书法家的加工整理,成为一种可以用来“传秘书、教小学”的章程书。开始因为它小异正统隶书,又被称作“八分楷书”,后来又称为“正书”“真书”。东晋时期,人士多善此体,二王父子留下了杰出的小楷作品。南北朝时期是楷书的青年时代,涌现出大量的碑版、墓志、造像、摩崖,是楷书最有活力、最有个性、最富精神内涵的时期。隋、唐时期楷书进入了成年期,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楷书被用于干禄,越发体严法备。此时出现的几位大书法家,他们书写的丰碑巨制,足为后代楷模。但与南北朝相比,有些作品出于矜持,少了一些自然的、性灵上的东西。宋人尚意,书法家多着意于行书,正楷作品甚少见。元代赵孟,努力要回到晋人神韵上去,但“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明初宋克欲溯源钟、张,以章草法入楷书,颇有所会。其后文征明、祝允明、王宠多以小楷见长,这是崇尚帖学所致。清代中叶以后,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相继提倡北碑为书坛带来了生机,出现了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等书家,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每个时期,楷书的发展都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魏晋人逃避政治,崇尚自然,清谈老庄,资质散逸、故出现了王羲之“怡怿虚无”的《黄庭经》。北朝战乱频仍,苦难深重,人们笃信佛教,乞修来世。造像、题记既有北方民族的粗犷,又有对佛教的执著与虔诚。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盛唐的雍容气度,他的朴实方正的结体和厚重刚毅的笔法,与杜甫“置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清代残酷的文字狱导致金石考据学的发达,因而带来了书法碑学的繁荣。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楷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研究其风格的演变与得失,作为我们学习楷书的参考和借鉴。

  究院介绍

更多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本院以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楷书艺术为宗旨,是集书法教育、创作、展览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性团体。以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艺术论坛...[详细]

010-5725-8084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8:00-18:00

咨询客服无休在线

  闻资讯

更多

  育培训

更多
联系邮箱
电话咨询
帮助中心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