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五代至民国的楷书

  这一节之所以时间跨度如此大,是因为至唐代楷书的发展已经完善了,各种体势都已具备。此后的善楷书的各家,除元代的赵孟外,虽都有个人的风格,但很难再称得起什么“体”了。学习楷书的人多用魏、晋、北碑、唐碑定其体。宋以下人只可起博其趣的作用。举个形象的例子说,五代以前的楷书是老师,五代以下的可以算是同学。有位明朝人,别人夸他写赵孟的字很像,他却说:“我与赵孟同学李北海。”需要声明的是这里只说的是楷·书·,若宋四家的行书,还是可以作为老师来取法的。唐人尚法。到了晚唐,柳公权、裴休把楷书的法度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后人的路怎样走。唐末五代出了一位堪称“一大枢纽”的人物杨凝式,他留下的可以称作楷书的作品只有一件。因为他是位“佯狂”、被人称为“风子”的人。他只喜欢在洛阳寺庙的墙壁上歪歪斜斜地写字。北宋初的人还可以看到,今天我们是无缘获观了。宋承五代之后,结束了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国家恢复统一。然而文化受到的摧残是一时难以弥补的。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代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据说是刻在枣木版上,这就是《淳化阁帖》。一共十卷,其中二王的作品占了一半。而这些作品中,伪作又占了相当的比例。故宋人学王,已经没有唐人的条件了。他们不可能再有如怀仁集《圣教序》时那样丰富可靠的真迹了。他们依据的是翻摹的本子,再经一再摹刻,其失真程度可想而知。《淳化阁帖》一出,各地争相摹刻,有潘师旦增刻的《绛帖》,有宝月大师摹刻的《潭帖》,有徽宗时刻的《大观帖》等。所以,宋代是个崇尚帖学的时代,善楷书,尤其是善大楷的书家就很少了,因此蔡襄的《万安桥记》成就上也逊唐人甚远。宋人的小楷作品也很少见有突出的。宋代楷书有特色的要推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这是在唐代薛稷楷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赵佶是画家,他用一种似乎是勾勒工笔画的线条来写字,顿挫有力,细瘦挺劲,到今天许多工笔画家还喜欢用它来题款。苏轼的大楷《醉翁亭记》写得气势磅礴,很像颜真卿的《东方画赞》。而他的一些行楷作品更有意趣,如《黄几道文》《司马温公碑》,都写得淳古厚重,精神飞动。正如黄庭坚所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黄庭坚的行楷小字写得也很好。1989年江西修水县出土的《徐纯中墓志》是黄48岁所书。用笔清劲纵逸,结体姿态横生,法度不如唐人精严,而意趣超迈,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南宋的张即之的楷书是很值得注意的。《宋史》本传称其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安世凤《墨林快事》云:“樗寮书昔人斥为恶扎,今评其意,亦非有心为怪,惟象其胸怀,元与俗情相违逆,不知有匀圆之可喜,峭挺之可骇。”张即之在帖学的时代以峭拔的笔法作楷书,与北碑不谋而合。以匀圆为美的人是不能不惊骇的。元朝为蒙古族统治历91年。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初,重视武功而轻“文治”。至仁宗、英宗才比较喜欢文翰,特别是元文宗,对书画艺术十分喜爱,兴趣之浓可比唐太宗。天历初年,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专事内府收藏书画的鉴定。文宗到奎章阁,学士虞集。柯九思常侍从左右,以讨论书画。元代楷书成就最高的首推赵孟頫。他早年学宋高宗赵构,又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欲拓展成大楷。又习李北海、柳公权,用笔颇得古法,结字犹为精熟。所以他的楷书得以与三位唐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柳、欧、赵”四家。他“下笔神速如风雨”,能日写万字。他的楷书有《仇锷碑》《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神福观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取李北海的体势,守二王笔法的特点。他的小楷《汲黯传》写得秀逸洒脱,也是非常著名的佳作。有人对赵字有不同的看法,说他“纤弱妩媚,乃斗草拈花之技耳”,又说他的字“使置古帖间,正似俗子,衣冠而列儒雅缙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这些看法当然有些片面,但赵字过于圆熟,精神内涵不足,也应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明代的帝王大都喜欢书法,明成祖朱棣下诏求四方能书之士,“专隶中书科,授中书舍人”,仁宗朱高炽好摹《兰亭》,宣宗朱瞻基好写草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代士大夫无不好书。明代仍是崇尚帖学的时代。写行草的多,楷书的成就集中于小楷。明初有宋克,他擅章草,小楷有魏晋人遗风,结体运笔多参以章草与隶书笔意,劲健古朴。著名作品有《七姬权厝志》。明中期的书法家最著名的是文征明、祝允明。文征明的小楷自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中脱胎出来,他似乎看透了石刻拓本的模糊处,没有把这种模糊当作“含蓄”“古朴”,他洗练了小楷的笔法,尖锋入笔,如同古代写经,笔法刚健安雅,结体张弛有致,气贯神溢,血脉相通。他八十多岁仍能写小楷,年高德厚,很受人们的尊重,影响很大。清代楷书,明显分为帖学与碑学两期。前期帖学的代表人物应推刘墉。刘小楷取法钟繇、二王,苏轼,用笔如棉里裹针。他好用浓墨,被人称作“浓墨宰相”。也有人取笑他,说他的字是墨猪。其实他的小楷很灵动,虚实变化极其自然。他八十多岁仍能做小楷。碑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有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等人。邓石如的篆隶堪称清代第一人。他被包世臣推出来作为碑学的领袖人物,而实际他的楷书仅学得北碑平正的一派,尚未得其神髓。何绍基天分极高,取法也广,他唐碑、魏碑都写。唐碑得力于欧阳通《道因碑》,颜真卿《颜家庙碑》等。他也写李北海。魏碑主要得力于《张黑女墓志》。何绍基个性极强,执笔用回腕高悬法,写起字来十分辛苦。他却坚持大量临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赢得大家的尊敬。赵之谦在一幅对联的落款中说:“何道州书有天仙化人之妙,余书不过著衣吃饭凡夫而已。”何绍基楷书的主要来源还是唐碑。他虽也写魏碑,但已融为一炉。分析他的楷书作品,还是唐代“小欧”与“颜”的成分多些。民国时期的楷书最有代表性的应是谭延闿和于右任两家谭以颜书见长,于以魏碑称雄。谭氏兄弟都写颜书,气魄大而筋骨壮美,结体朴茂而见空灵,确实得到了“细筋入骨”之妙。

  究院介绍

更多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本院以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楷书艺术为宗旨,是集书法教育、创作、展览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性团体。以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艺术论坛...[详细]

010-5725-8084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8:00-18:00

咨询客服无休在线

  闻资讯

更多

  育培训

更多
联系邮箱
电话咨询
帮助中心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