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业明少年时期受乡贤影响,对写字产生浓厚兴趣,与柳公权《玄秘塔》结下不懈之缘,虽然未能理解其法贴堂奥,但凭其坚韧的毅力,把柳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参加工作后,工作无论多忙,他手中的笔都不肯搁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既使在信阳地委党校长期班学习期间还同时兼顾长安函授院的学习,尤其是退居二线的几年里,他一方面扎进古纸堆里,无论盛夏或是数九寒冬,从欧体《九成官》到魏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及赵孟烦的《汲黯传》等诸多碑贴中探幽仿微。另一方面常往京城向新县籍著名书法家张永明先生(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市书协理事)和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市书协理事)及著名书画家王挥春先生(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请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还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学习,其书法作品,曾入选该中心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教学成果展”,为了进一步寻求书法真谛,近几年来他又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寺、本科班,受知名书法家I、希踢、张同印、赵宏及客座教授刘普选、卢中南、范天明、尹言等先生亲授金针之度,书法技艺日见臻熟,正如古人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施业明未敢抱成名成家之念而是沉醉于书法艺术的精气神,在书法艺术的取向上,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考,他认为当下书坛,人心浮躁,不愿意坐冷板凳,疏离唐楷,热衷行草,脱离了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的审美取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社会底层的书法领导者,理应为大众创造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基于“我的书法艺术是属于人民大众”的理念,他不慕时尚,不趋虚荣,把目标锁定在:要激活唐楷,做一个忠实的真书古典主义的捍卫者,他取法乎上,以楷书入门为正则,侵淫于古代楷书法贴,首宗柳公权,得其楷书之风骨,继宗欧阳询,得其楷书之清劲,上溯六朝《张猛龙碑》《郑文公碑》下追元代赵孟烦得其楷书之风韵,同时涉猎汉隶《张迁碑》《乙瑛碑》,取其方劲高古之质。得其沉雄宛转之髓,潇洒挥动之势,问津秦篆,师古不泥。亦于二王交臂,逮其意而会其神,间窥行草,以通其情。而今他的楷书面貌已脱少年时代的雅嫩,青年时代的生辣和中青时期的圆熟,楷书风格渐至佳境,结体沉稳,线条劲健且精到富于质感,作品整体气息贯通,最可贵的是他将魏碑的朴茂拙势及赵孟叛的韵致融入欧体,使欧体的险劲线质藏于内,化平板匠气为灵动活脱,逐渐形成自己的楷书风貌,无论是书法专家还是百姓都十分欣赏他的楷书并由衷的赞叹,其书似妩媚少妇却不失纯正精神气质。 如今他的触角又抵向秦篆,在《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石鼓文》和邓石如《弟子职》上揣摩、钟情,关致盎然,他的小篆风貌不日将昭示于众,我们期待着……
|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