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书法史 >

三翰墨之道生焉

1、翰墨之道与草书的启蒙
 
       “善史书”风气的直接后果,就是书家群体的涌现,使写正字正体的学术与政治需求,开始向书法艺术、向H常实用的草体方面倾斜,而人们最先寄以浓厚兴趣的作品形式,居然是私相闻问的尺牍。张怀瓘《文字论》云:
       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玄妙,指纯艺术审美的各种内容,能够吸引人们在“道”的层面认识并持续挖掘书写之美的力量。《书断》又云:
       自陈遵、刘穆之起滥够于前,曹喜、杜度激洪波于后,群能间出,角立挺拔:
       陈遵是西汉晚期全下莽时人,《汉书·游侠传》述其“性善书,与人尺犊,主皆藏弃以为荣”J刘穆,《后汉书·宗室四王传》作“刘睦”.称其“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又善草书,“及寝病,帝(明帝)样tIV令作草书尺犊十首”。这是最一早善草书名家和草书尺犊书法被帝一}宝爱珍玩的实例。这里提出一个事实,即在古人眼中,“翰墨之道”与其前后的“善史书”是有所区别的,并且与草书有关。
       就考占所见,原始草书见诸云梦睡虎地秦墓木牍家书中的部分字形,时当战国末年。成篇的、业已和隶书分途发展的原始草书,是大约书于惠帝之前的马王堆汉墓医简,其字尚存隶意,如称之为“隶草”,当更近于事实。又,草书是对尚在演进中的古隶所做“相似性简化”,成公绥《隶书体》称“草藁近伪”,就是在讲这种.‘伪略”的相似关系。又,《书断》引王悄云: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
       兼书之,昔皆不解,或迁指兼乃“粗”字之误,实则兼谓省并简化,正可以代表原始草书从隶变的字形进一步改造而来。隶书实现正体化,草书亦告成熟。《急就章》本名《急就篇》,用隶书抄写,考古有实物可证。用草书抄写传习,是东汉草书风气大盛以后书家习字兼示后学所为。今草出现,人们为使草书之名与《急就篇》区别,遂易篇为“章”,名其体曰“章草”。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善史书”活动,尤其是帝王后妃等非功利人群的积极参与,提高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和鉴赏能力。草书体的成熟及其便捷流美,更为非功利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刘睦贵为北海靖王,“善史书”并兼善草书,深得光武帝和明帝的器重,尤能说明从史书到草书的非功利性转化。其后名家辈山,创立规模,遂使草书比肩正体,独领尺赎风骚。又,《书断》评徐干善草书引班固与弟超书云:
       得伯张(徐干字)书,稿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
       稿、草同义,草势殊工,是在笔势的变化和运动中考察草书的美感。表明中国古代书法的审美与评价,首先由草书启蒙发凡,借助尺犊书信的往来进行交流与传播。其后崔缓作《草势),对书法艺术认识之深,远非汉晋其他势评可比。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张怀灌所谓“翰墨之道生焉”,与草书崛起及审美早熟,关联至为紧密。
 
2、翰墨之道与书体演进及改造
 
       在“翰墨之道”启示下,书体演进和改造一直处于自觉的艺术活动之中,士大夫书家积极参与,先后创立楷模,导引书法不断地向前发展。对此,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1)旧常实用书体演进
      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使隶书的艺术品质得到丰富与提升,具有较强的可观赏性。同时,艺术的繁难也影响到它的实用性,人们开始尝试加人草书的成分,删繁就简,化转曲为率直,即成原始行书。原始行书和原始草书相似,都有隶书痕迹,仅古今、多寡有所不同。据载,东汉末年刘德另始创行书,实则应为善行书的第一人,魏初钟繇、胡昭均师之。钟氏推陈出新,行书与其“小异”;复整齐规范其字形,遂成新体楷书。庾肩吾《书品》评其得“天然”之美,实赖于草创之功。王羲之再度剪裁钟书,整饰规范,楷法始告完备。行书亦然。《书品》以其“天然”不及钟而“工夫”过之,也根基于此。
      章草至张芝草圣,乃集大成,因临池而不“工夫第一”。张怀瓘最为推崇张芝,并称其始创“一笔书”之体势连绵的今一草,殊不足据。《书断》称只有王献之“明其深指”,可以续作。此正可以表明,如有草圣遗迹,必与小王有关;米带认为《淳化阁帖》所收张芝今草《冠军帖》系张旭临小工书,当近于事实。张芝以降,章草虽有变化,但不会超出索靖《月仪帖》、陆机《平复帖》规模。所以,今草的成熟应以王羲之作品为标志,但也仅限于很少的字形连属;极纵草势.应以小王为始。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阮元《北碑南帖论》云:“《阁帖》普人尺犊.非释文不识,苟非世族相习成风,当时启事,彼此何以能识!”据此可以发挥者有二。一是尺犊用于亲友僚属之间,书写比较自由随意,稍为简率便捷,即成伪略牵萦之势,从章草到今草的演进,实得力于此。二是魏晋书法,由世族领导时尚,由清流雅好而成传统,其中的政治因素,亦不容忽略。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自述‘’江南谚云:尺犊书疏,千里面口也。承晋宋余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即可为证。
     (2)古体的多元化艺术变迁
     隶书正体化以后,小篆成为古体。《四体书势》载章帝建初时,曹喜善篆,与李斯小异,江式《论书表》亦言其“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又据蔡琶(篆势》的描述,其时已有“垂露”之体,《书断》则称“悬针”“垂露”二篆均为曹喜所作,虽不能确认,但小篆书法有新的发展,则无问题。又,蔡W-善篆,《论书表》叙云:
      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琶书也。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诸方献篆,无出琶者,
 蔡邕篆书“为古今杂形”,已不能考见,《四体书势》评共“精密闲理不如淳也”,则魏《三休石经》小篆当由邯郸淳、韦诞一系传承而来,有悬针的特点。东吴《天发神谬碑》系悬针篆的变化,装饰性较强。
       此外,东汉古文经学大盛,古文书法亦颇流行。《后汉书·卢植传》上载灵帝书有“古文科斗,近于为实”之语,表明其时古文渐被整饰美化,状类绷斗。《四体书势》述魏初传古文书法者有邯郸淳、卫凯,至《三体石经》乃“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时间略后,而言战国古文转化为装饰书体的情况,则完全相同。

  究院介绍

更多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本院以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楷书艺术为宗旨,是集书法教育、创作、展览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性团体。以努力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艺术论坛...[详细]

010-5725-8084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8:00-18:00

咨询客服无休在线

  闻资讯

更多

  育培训

更多
联系邮箱
电话咨询
帮助中心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