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意即楷漠之书;一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叫正书、真书。这里所讲的楷书足-指五大仔体中的擀仔。《宣和朽谱“正书叙论》说:“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书。”“降及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丁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楷书孕育于隶书之中。汉简中已出现楷朽的雏形:笔画徉去雁尾,转折处亦用顿挫,约体趋渐方整.有的字简直与楷书毫无二致。三国至魏晋时期的遗迹已经向人们宣告:通行隶书的时代即将结束,楷书通行的时代幵始了。所谓的王次仲“以隶字作楷法”,后人已经辨明,其楷法仍是隶书。第一位载入史册的楷书大家是钟繇。钟繇是三国魏人,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其传世法书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这些法书已经是成熟的楷书了。其书用笔敦厚,结体灵活,或正或偏,或大或小,偶出隶书笔意,茫满质拙之趣。晋代楷朽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二王”一丘篯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博采众长,正书学钟繇,今见钟繇的法帖据说多是王羲之临筝的。王羲之善各体书,后世尊为“书圣”。其传世作品极多.正书著名的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傢赞》《孝女曹娥碑》等。与钟书比较,王书已趋妍美。 |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