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学术研究 >

魏晋小楷发展历史

       汉末着名的小楷大家是钟繇(you),字元常,在三国的魏作官,先为相,后为太傅,书法上号称“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师从蔡邕,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曰,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但是钟会后来杀死了琴家嵇康,导致《广陵散》失传。
       晋朝小楷开始成熟,以二王为代表,即王羲之与王献之,另外,还有些其他名气不如二王的书家,如卫夫人(王羲之少年时的老师),王逸(王羲之的叔叔),谢安等。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着名。我们学习小楷可以取法于世南临其《黄庭经》。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官至中书令,又称为王大令,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我们学习小楷可以取法其《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究院介绍

更多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本院以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楷书艺术为宗旨,是集书法教育、创作、展览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性团体。以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艺术论坛...[详细]

010-5725-8084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8:00-18:00

咨询客服无休在线

  闻资讯

更多

  育培训

更多
联系邮箱
电话咨询
帮助中心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