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学术研究 >

中国楷书文化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历史最悠

  久、传播最广泛、同民族文化关系最密切。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

  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但是真正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

  多。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

  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我

  国逐渐形成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无二、自成门类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其影响具有世界性。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

  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象,在纸面上形成具有意味的黑

  白构成。书法是一种表现性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

  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宣泄。

  书法也是一种实用性艺术,可用于题词、书写牌匾。总之,书法是一门

  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一种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它集精、气、

  神于流转顿挫之中,黑白相间、疾徐吞吐,一片胸臆淋漓。字字有根、

  笔笔有源,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

  柔、实与虚、奇与正,其意境无限、美妙无比。可以说,书法比较集中

  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法又和绘画一起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因而被列为中国美

  术之首。当我们把书法与绘画相提并论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

  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

  等。可见,书法与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宋元

  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的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中的行

  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的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雕塑的纹理就

  是线的组合,其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

  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也都遵循了对称、均衡、主从关

  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

  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工艺美术

  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因此,书法可以视为中国

  美术之魂。

  追根溯源,书法从象形发展而来,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

  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

  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一代又一代人

  所喜爱。汉字、情感意象和书写包括了书法的全部内涵,因此书法就是

  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书法一方

  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其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又在世界文化艺

  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转变为简

  易的行草和真书(真书即楷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此时的书

  法大家蜂拥而起,如王羲之、虞世南、欧阳修等,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

  有千秋、风格多样。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是对晋、唐时期书法

  的追述与继承。由于此时战乱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社会呈现出复杂的

  局面,书法家们以书法来抒发个人情感。明代的书法艺术基本上继承了

  宋、元的帖学书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到清代时转入低潮。但是

  学习汉魏以前篆隶书法的文者逐渐增多、名家辈出,书法理论也较前代

  有了更大成就。

  就历代书法而言,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

  态”的精辟总结。晋人尚韵是指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

  士大夫阶层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的美。唐人尚法是说唐代书法

  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

  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宋人尚意指的是宋代书法具有纵横跌宕、沉着痛

  快的书风。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

  以书达意,表现出一种个性化很强的特征。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

  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崇尚摹古、平庸无奇。明末书坛

  “反流俗”的狂飙,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如地下奔

  突的岩浆、黑夜中的闪电,折射出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可谓“披图

  幽对、思接千载”。

  从创作过程来讲,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为线条,线条作为点的运动

  轨迹,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书写

  过程,而且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同步产生,没有重复和进行制作的可

  能。汉字有特定的书写规律,对笔顺的先后起止都有序列性的规定,即

  书写过程在时间上有连贯性,由单字扩展及整篇,注重整体的协调美。

  笔势与体势代表了书法艺术中时间属性的全部内涵。书法创作则是一个

  以时间带动空间的过程,也就是以动作带动视觉的特殊过程。从鉴赏角

  度来看,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时间推移的印象,因为每个字都是在特定句

  式或篇章结构中识读的,也就是首先存在着一个文字概念获得的秩序,

  其次每个字在书写联缀时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构成和不同的风格。这

  种空间连续必然产生节奏,造成一种前后推移、具有内在逻辑的视觉关

  系和时间绵延的节奏序列。书法作品的欣赏较之于其他艺术欣赏更容易

  让人回溯其创作过程。欣赏者力图从作为结果的书法作品中体验创作者

  当时的心态。

  同时,书法艺术以实用的文字来体现,是否有神韵、美感,是欣赏

  书法最基本的原则。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也

  就是“形质”与“性情”两大方面。“实”(形质)方面是有形、可见

  的,就是指外在形态,主要从线条与间架结构上去鉴赏,且包括用笔、

  结构、章法等内容: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

  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

  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

  法。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虚”(性情)方面是无形的,就是

  指内在精神,须从对线条与结构章法的处理上去体认作者的个性特征与

  艺术风格,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实”与“虚”两方面互相

  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书法的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与书法创作取反方向的运

  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

  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

  剖析它的结字、用笔、书作的意向,并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

  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

  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人的健康长寿也有一定作用。俗语云:“人

  活七十古来稀。”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活到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岁的

  高龄。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杨凝式

  81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稣85岁、包世臣80岁……

  可见,练习书法的确有助于人的健康。从“练功”的角度来说,一个人

  若能每天坚持练书法,便可像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意守丹田、呼

  吸匀称、肌体和精神协调一致的境界。如此坚持下去,定会少生疾病、

  心情愉快、延年益寿。而写字时端坐的姿势,就是气功里所讲的“坐

  功”。

  追寻3000多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

  会的同步发展,并强烈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中华文

  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美和绚丽,是我们民族永远

  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的书法文化,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典文

  化,我们特地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系列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为其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五篇:第一篇为常识篇,主要介绍陶文历经甲

  骨、大篆、籀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章草、今草、行书的发展演变,

  书法的运笔及名人名语、名人趣闻逸事;第二篇为鉴赏篇,列举了历代

  书法名家名作的鉴赏,以及书法的鉴别与装裱;第三篇为收藏篇,介绍

  了收藏的基本常识;第四篇为行情篇,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

  的市场行情与投资;第五篇为工具篇,分别对文房四宝及绘画颜料做了

  详细的介绍。

  希望此书出版后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便将来进一步修改、充

  实与完善。

  编者

  2007年5月

  第一章

  历代书法名家

  及作品鉴赏

  书法的鉴赏与鉴定,包括鉴与赏两个方面,其主要任务是通过

  观察、考证书法作品本身的诸多相关因素,研究书法家的生平事迹

  和创作风格,结合史料记载来判定书法作品的真伪与时代,评定其

  优劣品第。因此,它的过程就是一个去伪存真、辨别是非的过程。

  可以说,书法的鉴赏与鉴定是进行书法研究和收藏与投资等活动的

  基础。

  世界上的艺术五花八门,中国书法就是一种极具鉴赏性的艺

  术。经过3000年的演变、改革和发展,它不但形成了篆、楷、行、

  草等各种书体,而且不同时代书法家辈出,承上启下,又形成了不

  同的艺术风格和派别。更重要的是:从东汉末年书法脱离实用目的

  而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后,其审美功能上升到了主导地位。书法鉴

  赏活动成为书法史上的重要内容,并涌现了一批书法理论家、鉴赏

  家和评论家。

  然而,书法艺术也同其他视觉艺术,如绘画一样,在没有被鉴赏主

  体认识和接受之前,它的美还是潜在的。因此,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它

  的鉴赏与辨伪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商 周

  商周书法处于中国书法史的滥觞期,形式包括写、刻、铸,而且尤以

  后两者为主。此时,书体与字体合二为一,已经具备了书法的基本要素。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是其代表,总体风格偏向古朴苍劲、豪放洒脱。

  一、《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

  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

  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也

  是经过巫师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

  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

  其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

  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

  完全具备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

  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

  其态,富有变化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

  文书法中的杰作。

  二、《散盘氏》

  《散盘氏》也叫做《矢人盘》,制

  作年代约为厉王时期,为西周著名重

  器。长篇铭文铸于盘内底上,作方

  形,共19行,每行19个字,最末一

  行仅8个字,总共357个字。其字迹

  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

  古生动,已经开“草篆”之端,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金文书迹。

  三、《毛公鼎》

  《毛公鼎》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著名重器,先后由陈介

  祺、端方、袁世凯等人递藏,现藏

  于台湾故宫博物院。铭文32行497

  个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

  一篇尚书”。关于其制作年代,郭沫

  若认为: “此于宣王之时代为宜。”

  现在一般多从郭说。《毛公鼎》铸做

  精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书

  法艺术在西周金文中也属于上选。

  铭文章法布局气势宏伟、结体庄重、

  笔法端严。其传世拓本稀少,以道

  光末年出土时初拓本最为清朗完善、

  墨气浑古,十分珍贵。

  四、《大盂鼎》

  《大盂鼎》系周康王时所铸,

  重153.3公斤,高100.8厘米,

  口径78.3厘米。圆形、直耳,柱

  足。口饰饕餮纹,足饰兽面纹。

  内壁有铭文291个字,内容为周

  王告诫盂:商代因酗酒而亡国,

  周代忌酒而兴,请一定要很好地

  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同时还记载了给盂的赏赐。

  究院介绍

更多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本院以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楷书艺术为宗旨,是集书法教育、创作、展览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性团体。以努力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艺术论坛...[详细]

010-5725-8084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8:00-18:00

咨询客服无休在线

  闻资讯

更多

  育培训

更多
联系邮箱
电话咨询
帮助中心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