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以其特有的文学式样,标榜着那个伟大时代的辉煌。而唐代诗人当中,雅善书法者不乏其人,但以其墨迹来书写自己的诗文并流传至今的,恐怕也只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并序》吧。
一提起大诗人杜牧,他的许多著名诗篇,立刻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我们读他的《远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的“寒山”、“白云”、“风林”和“霜叶”,使我们如临其境。他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虽然写的是一位宫女的一举一动,但我们总是有一种秋夜望星空的亲身体验。还有他那家喻户晓的名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读杜牧的这首诗,更使人们思念这位如同亲人般的诗人。杜牧的这些七言绝句,尤其适合我们书家作为选取的题材来从事书法创作。因此,杜牧就更让我们感到他的亲近和熟悉了。
【唐】杜收《张好好诗》墨迹(局部):
《张好好诗》是杜牧任监察御史时所写的,杜牧传世墨迹只此一件.这是一件纸本.纵28.1厘米.横161厘米。原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狄,长卷写成的时间可能稍晚些。书体挥洒华劝.里痕浓淡相问,俩有枯笔飞白,显得古朴流美.《宜和书谱》评杜收《张好好诗》云:“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这件国宝民国时被溥仪带出宫外.后流散于民问.最终被收藏家张伯驹购得.于1956年捐献给国家。
杜牧传世墨迹《张好好诗并序》是杜牧在洛阳任监察御史时写的。从序中可知,张好好是一位漂亮的歌女。太和三年(830年)杜牧27岁,他是在南昌沈传师的江西观察使幕府任职时的一次宴会上,与张好好相识的。从此,两人经常见面,极为亲昵。次年,沈传师调任宜款观察使,杜牧随之到了安徽宣城,好好也被带到宣城,故此他们相亲依旧。不久,张好好被沈传师之弟沈述师看中,纳为妾。后来,沈传师调任吏部侍郎,杜牧等也就各奔前程了。当杜牧再见到张好好时,她却被薄情的丈夫遗弃,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店当坊卖酒。杜牧感旧伤怀,遂写下了这首《张好好诗》。杜牧对这位张好好,确实是情有独钟。除了这篇之外,还有一首《赠沈学士张歌人》诗,也是写张好好的。沈学士就是沈述师,张歌人即张好好。诗中有句云:“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断时轻裂玉,收处远操烟。孤直恒云定,光明滴水圆。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也是他对张好好歌艺的传神描绘。
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把这位容颜娇美、才华出众且又能歌善舞的艺人的纯真、善良和她凄凉的遭遇,写得感人至深。诗中“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拎泪,短歌聊一书”之句,声声泪,悲切切,正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为同一意境。对于这件墨宝,清叶奕苞《金石录补》称赞说:“读其诗歌,使千载下有情人惊魂动魄;何况云烟满纸,笔致绝尘乃尔耶!”
说句实话,《张好好诗》在诗史中并没得到多少人的关注,但在书史上,因其墨迹的存世而身价倍增。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用纸、用笔的特点。《宜和书谱》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铃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的式样。
|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