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一1593年)的书法,与沉闷刻板的明代前期书风作对比,显得格外醒目和刺眼。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徐渭,就会发现他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杰出贡献,像晴天一个霹雳,使得中国书坛画苑在沉睡中梦醒,并在全新的起点上开辟了全新的未来。但是,当徐渭在他那风雨飘摇的“几间东倒西歪屋”中死去20年之后,他的才华和价值才被“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发现,并在他的《徐文长传》中高度评价道:“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徐文长没有一点行径不奇异于世,没有一项事业不奇妙于世,这就是徐青藤其人。
我也是徐青藤的崇拜者,尤其是崇拜文长公的绘画。而对其书法,我在未见到日本二玄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复制品之前,总以为文长的自评大有欺世之嫌。我出于对文长公的崇敬,每次读他书法作品的时候,都力争去接近他的自评,但每一次努力的结果几乎都是觉得文长欺人,世人对其书法的称颂有些言过其实。我每次欣赏其书法,总觉得既无章法,又无虚实,满纸的点线犹如一团乱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青藤的评价则是:画一,诗二,文三,书四。理由如下:
青藤的绘画,虽然他中年以后才开始画画,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无名师高人指点.似乎也没有艺术世家的背景只凭借着天分和才情而信手挥洒。他出身寒微,又无重大社会背景和政治靠山作依托。他性情的狂怪、意识的反常、对规则的悖理和用笔的老辣甚至于野性,致使其绘画在他生前不被重视,甚至被同行所低毁。但是,当这位饱受命运残酷捉弄的天才艺术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惘中自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生命之后,他才为自己赢得了千秋万岁的不朽名声,在绘画史上留下了一座辉煌的丰碑,被世人奉为中国十大著名画家之一。徐渭之前的写意水墨画是规矩而含蓄的,用笔是内敛的。徐渭作为里程碑式的画家,打破常规,我行我素,再加上狂怪、反常、悖理和野性,就以他为首构建了中国绘画史上由其后的八大、原济、扬州八怪、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组成的一个最富于生命激情的艺术系列。
也许是因为戏曲、诗词不足尽其胸中郁积,所以他才转而以绘画来发泄。他以纵横不可一世的画法出现在明代后期的画坛上,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尤其他那不拘形式、不拘泥于章法的“我行我素”,更是令后辈望尘莫及。他的一首题画诗,道尽了他无视成法、蔑视规范、随意泼洒、画我心迹但又充满自信的内心世界:“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可见他对于绘画素来不肯墨守陈规的。
中国文人画发生在晋代,它是伴随着儒、道、释三位一体化和文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文艺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和“怡悦情性”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予以肯定并加以宜扬之后,经五代荆浩,到北宋已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徐渭使文人画的理论和实践,从重“形神皆备”的主客观兼顾而转向了“意在象外”的重主观、次客观的大写意画发展阶段。这是文人画发展史上一个更高级阶段的标志。因此,我觉得徐渭的绘画应列为其诸门文艺之第一。至于青藤的诗文,不能说冠绝古今,至少在明代对联的创作、尤其是长联的创作上,几乎没有第二人。因此,我一直认为徐渭是“画一,诗二,文三,书四”。至于我对徐渭书法的再认识,是多年前在初次观摩日本二玄社仿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复制品的展览后发生的。
当我在省美术馆见到几乎和原作相差无几的徐渭草书墨迹复制品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眼前为之一亮,随着其律动的点线心弦为之振颤,看到他那近乎癫狂的斜线而为之惊恐。这是在印刷品与真迹之间感觉到反差最大的一次心理冲动。从此,我对文长公的“吾书第一”的自评才有所觉悟。
【明】徐渭草书《崔倾诗轴》:
中国古代佯狂诈疚的艺术家不少.但真正如荷兰艺术家梵高那样发疚、生时寂宾、死后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徐渭草书《崔倾诗轴,中点线的疯狂令人吃惊。就是这种疚狂.成为晚明浪漫书风的先导。
众所周知,在诸艺术门类中,只有书法的点线最能承载人生的各种信息。我们欣赏徐渭的草书作品,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徐渭草书不是一般的静止的艺术,他已侵凌到了音乐王国。二、其书法从凝固的空间大步跨人流动的时间领域。三、除了点线的粗狂散乱、不可一世的感觉之外,我们似乎见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凄枪之感,仿佛徐渭的情怀完全寄托于点线之中。通观其草书作品,墨迹斑斑,线条团团,犹如寒鸦万点、落叶萧条、孤云野去、去留无意,完全是一幅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萧瑟弥衰、凌乱不堪的晚秋图景。西方哲人穆塞说过:“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徐渭的草书就充满了纯粹的眼泪。这不难使我们联想起徐渭痛苦、凄惨的一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公元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的观桥庵东榴花书屋(即今绍兴市宵藤书屋)内,取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青藤。他家原是绍兴城里一个名门望族,但这个家族在徐渭出世后不久就迅速败落了。徐渭的父亲徐撼,曾任州县官,后因病退休,回绍兴原籍。原配童夫人生了两个男孩:长男徐淮和次男徐潞。童夫人中年去世,徐熄又娶苗百户家一守寡的侄女做继室,即苗宜人。苗宜人未生育,徐媳晚年纳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徐渭。徐渭出世百日,其父即病逝。因是庶出,在封建社会,凡事都要低人一等。这于徐渭的反抗精神有一定的影响。14岁时,母亲苗宜人又死去。生母因是妾,不能主持家务。他不得不去依靠长兄徐淮。
从此,他成为孤儿,此乃人生第一大不幸也。其第二大不幸又接踵而至:他博学多才而胸有大志,于嘉靖十九年,20岁时,考取了山阴县的秀才。那时,他在乡里已有文名。此后数十年间连续八次应试,却屡试屡败,科举不顺,不得功名。终其一生,他就是一个落魄秀才。第三大不幸是婚姻生活出人意料的不幸,反复受刺激,不堪忍受。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剥夺了他人生的许多权利,但同时又玉成了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席勒将艺术家分为两种类型:朴素型和感伤型。徐渭就属于感伤型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大,矛盾冲突越尖锐,感伤就越强烈,作品的冲击力就越大,所产生的紧张感就会更加令人激动、令人惊恐而勾人魂魄。徐文长的草书虽失之于张牙舞爪,缺乏含蓄,但却更加令人动容,就像电影《魂断蓝桥》,最能赚取人们的眼泪。
晚年的徐渭,因失手将自己的继室妻子打死,被捕人狱,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徐渭此时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这似乎是一些艺术家的通病。徐渭后来的一些文艺杰作,往往也产生于某种癫狂状态之中。当徐渭经过狱中生活的锻炼之后,已经是53岁的人了。此时的他已经是顿悟人生而脱胎换骨。他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终极目标的心灵追问,转而探求游戏人生的放荡生活。他对中国禅的世俗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认真的反思。他要把心灵交给禅理。中国禅宗在徐渭手中产生了新的内容并得到新的拓展.而此后的徐渭,’在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大展宏图,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徐渭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历史已经证明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在文学方面,.著名学者袁宏道、唐顺之等明代的文坛宗主们评论他的文章“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有明一人”。在戏曲创作方面,汤显祖则赞赏他的戏剧“乃词坛飞将”。后来的学者们也公认徐渭的民间杂剧的出现,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郑板桥甘愿做“青藤门下走狗”。在水墨画的创作上,他也被公认为是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开山大师,齐白石曾经感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的书法,其取法上至魏晋,下至唐宋元明。特别像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等书家,’他都下过一番苦功.从其“吾书第一”这个说法来看,他对自己的书法创作是何等的自信!徐渭早年的书作相对其晚年来说比较规矩,笔画圆润挺劲,结体跌宕善变,可以窥见传统的影子,章法纵横潇洒不失其理智。但徐渭晚年的书法则张扬态肆,大气磅礴,惊天动地,而一反常理,侠肝义胆,纵横摔阖,:甚至说是神鬼莫测。袁宏道曾评论徐渭书法:“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同时他还进行了画法与书法有机结合的大胆尝试,使得其书法的用笔、章法等,在与画的结合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如晚明张岱所说:“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他的书法特点是寓姿媚于朴拙,寓霸悍于沉雄。读徐渭的画,其点画似草书之飞动,布局潇洒纵态,亦如其书之章法。徐渭的绘画,确实得力于书法的功力。他的画,尤其是其花卉,往往能将各种不同物象综合于一卷之中,笔墨泼辣,随心所欲,恰如草书飞舞,比林良、吕纪、沈周、唐寅、陈淳的写意花鸟画,更为粗豪蓬勃、沉雄健拔。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徐渭一生的坎坷、痛苦、磨难非一般人可比,特殊的身世和家庭背景,铸就了他极富个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对客观世界充满了激情。他在艺术风格上,“光芒夜半惊鬼神”,常常流露出一种莱鹜不驯的色彩。那些吐露心声的诗句、放纵而动人的墨谑,使正直的人为他的激情所鼓舞,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徐渭的出现,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艺术的追求,在于张扬个性。就其书法而言,他追求的是左冲右突的大气势。满纸血和泪的倾诉。这样的作品,完全用传统帖学的笔墨是无法予以表达的,必须开拓新的路径,呼唤新的表现手法的问世。徐谓对此进行了造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徐渭的出现,扭转了书法前进的方向,使书法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就这一点来说,徐渭的出现以及徐渭之后出现的徐渭流派,是后世崇尚碑学的前奏。也就是说,徐渭正处于一场碑学革命暴动的前夜。
|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