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崇尚帖学,书家皆以晋人为宗,直接汲取晋人那初发芙蓉的美,追慕魏晋风韵,求诸萧散简远,最终形成了温文尔雅、秀骨媚妍的明代书风。因此,传神写意的行草书和小楷书体,在明代最为兴盛和普及。近人马宗霍先生在《书林藻鉴》中有云:明人最能行草,虽...
徐渭(1521一1593年)的书法,与沉闷刻板的明代前期书风作对比,显得格外醒目和刺眼。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徐渭,就会发现他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杰出贡献,像晴天一个霹雳,使得中国书坛画苑在沉睡中梦醒,并在全新的起点上开辟了全新的未来。但是,当徐渭...
所谓魏晋书法的韵,经过唐、宋、元及明代前期的演变,至明中晚期的董其昌,已经演化为如董其昌在其《画旨》中所云的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可学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尽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哪鄂,随手写出,为山水传神的艺...
董其昌与张瑞图的书法,在晚明号称是南张北董。 董其昌(1555一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张瑞图(1570一1644年),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泉州晋江人。其实他们都是江南人,都应该属于南方人。董其昌与张瑞图都在北方做官,...
经过董其昌、张瑞图等人在长幅巨制上的奋力拓展,在笔法、墨法上的创新改造,到明末黄道周这里,笔力则更加稳健,笔锋更加犀利,中、侧锋运用更加娴熟。线条始终润泽饱满,且富有韵致;字的结体变幻莫测,大胆打破了固有的左右或上下结构的对称性,用新的理念...
由于物质文明的进步,我国从明代开始,人们居住的房屋开始变高纸张生产能力提高,并且生产的纸张逐渐变大。随之而来的是书法作品式样的多样化。于是,自晚明开始,出现了大批的中堂、巨轴、挂对、条屏等式样的作品。大幅式的中堂挂对悬挂在高大的居室之内,...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是明末清初书家傅山对明中叶之后的书法意识追求的极端化,也是对中国书法几千年来中庸思想的挑战。仅此四句名言,傅山就奠定了在中国书论史上一流理论家的地位,并影响了有清一代直至今天。 傅山(1607一1...
当我们对晚明书法进行认真梳理的时候,自然会把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王铎诸家的行草书作品,汇总成一个序列或一个艺术体系来进行讨论和分析。而这个艺术体系则是以张瑞图发其端,至王铎、傅山而为终结的。他们在行草书的创作中,互相借鉴,长短互...
在整个中国书画史上,像郑板桥那样能够家喻户晓并拥有绝佳口碑的书画家真是太少了;一幅难得糊涂更是张挂于万户千家,备受人们爱戴。关于板桥的逸闻趣事也走进了大街小巷,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人,板桥的字在众多人的眼里也就成了最好的了。 【清】郑燮行书《卢...
梁巘(清乾嘉年间人,生卒年不详),字闻山,安徽毫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月!巴县知县。他晚年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而名于世。梁同书(1723一1815年),字元颖,晚号山舟,浙江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他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70岁后乃...
扫一扫
关注最新动态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5725-8084